|
新能源电站该不该设置产业配套准入门槛?评论员:陈宇梁 国家有关部门禁止为新能源项目设置产业配套准入门槛,背后原因难以捉摸。但在新能源电站中引入复合产业配套,却能实现投资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产能过剩、投资收益率高等问题逐渐显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入复合产业配套成为了一个有效策略。通过在新能源电站中加入多元产业元素,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可以降低电力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收益率,避免过度追求短期收益和无续扩张的资本流动。 复合产业配套还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不同产业间的互动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推动新能源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不仅可以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还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复合产业配套对于抑制新能源产能过剩具有积极作用。多元产业元素的引入可以形成更完善的能源产业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无效和过度投资。这不仅能降低新能源电站的投资风险,还能避免产能过剩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 复合产业配套还能降低政商腐败的风险。公开透明的招商准入机制可以增加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和监督,减少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这有助于增强社会信任和投资信心,为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综上所述,引入复合产业配套是实现降低电力企业投资收益率、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抑制新能源产能过剩和降低政商腐败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允许地方政府在风光储等新能源电站项目中设置复合产业招商准入条件,以打造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这将为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社科院《中国城市年鉴》社副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