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更多
分享:
首页 >> 文旅·艺术 >>文旅头条 >> 扎根大地的诗歌长成参天大树——略论郭宗忠长诗《西柏坡札记》
详细内容

扎根大地的诗歌长成参天大树——略论郭宗忠长诗《西柏坡札记》

时间:2024-04-18     【转载】

 2009年,郭宗忠1000行的长诗《西柏坡札记》,刊发于《中国作家》诗歌专号上,202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的,《海淀文艺》这首诗作为重点推介作品2023年3月,该诗 在第三十一届“东丽杯”鲁黎诗歌评选中,荣获东丽诗歌奖。

 为什么一首刊发于多年前的诗歌至今能够引起人们的再度关注,获得诗歌奖?

 诗人认为诗歌有着贯穿时空的力量,我觉得这既是诗歌的力量,是西柏坡的精神在诗人灵魂中感召与延续,也是作家十余次去西柏坡深情孕育的结果,诗歌回首新中国60年的历程,西柏坡赶考的路程,从西柏坡走出的领袖们是让一个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昌盛巨大变化。这首思想深邃,气势宏大的长诗主要要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丰富的思想内涵,奠定了诗歌的亮色。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小村庄待的三年时间,正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新中国正是从西柏坡走来的,《西柏坡札记》正是以这段历史为描写对象,通过诗意化的表现手法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对西柏坡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自己对人生的感慨,还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溯,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不屈追求。诗歌中既有对革命历史的缅怀和回顾,又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

 众所周知,诗人的写作往往熔铸了自己的个性、经历与经验,熔铸了自己的情感、幻觉与冲动,也熔铸了自己的理性和神性,决定了一首诗的亮色。作为一名在部队多年的军旅诗人,忠诚是他的本色,燃烧的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丰富的阅历开阔了他的胸襟,注定诗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诗人的个性成就了这首思想内涵丰富,立意宏大,感情充沛的诗歌昂扬向上的亮色,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生动的文学描写,丰富了诗歌艺术。

 诗人认为“诗歌已经成为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者叫支撑。我能够每天如此快乐幸福,就是因为诗歌一直陪伴着我。”正因为如此热爱诗歌,写作过程中,诗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手法,将历史、文化、政治等元素融为一体,写下了:“历史延续,像松柏间的风/静静的时光停驻在山村里/一盏马灯/一盘石磨/几块沧桑的石头/领袖们盘腿而坐/运筹帷幄/谈笑间/强敌尘飞烟灭” 这一行行的质朴自然,易于理解的语言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革命文化的底蕴,还能够体会到诗人对那一段历史深刻思考。

 诗歌的特点是要善于联想,放飞想像的翅膀,诗人的诗中恰恰通过联想和比喻使诗句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如“他握笔的手/在稻田里种植了阳光/老百姓的日子/从此/就一直灿烂”,诗歌中将伟人握笔的手比喻为在稻田里种植阳光,从而引伸到给老百姓带来灿烂的阳光,这样的比喻很新鲜又结合实际情况,诗歌这种注重情感的表达的句子比比皆是,如“一队队人马前行前行/从延河出发/从宝塔山出发/未来属于记忆/未来属于梦/未来属于期待”通过抒发作者的情感体验,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比喻,采用象征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西柏坡永恒精神,诗歌很有张力,人们产生联想的同时,激发出来感情共鸣和认同感。

 独特的视角选择,增强了诗歌的厚度。

 写西柏坡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写出新意必须选择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就必须沉下心来进行思考,正像诗人所说的“作为一名诗人,根必然扎根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这是祖先的土地,也是养育了你的土地,这土地里的爱与恨,必然会浸染在你的骨骼里,成为你生命的底色。“为了寻找诗意的表达和新颖的视角,他十余次去西柏坡,去感受在那简陋的土房里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的三大战役,他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运筹帷幄的解放、土地政策和全国胜利后的建国纲领,都是在西柏坡推敲论证,跨越说这里奠定了新中国的根基。

 诗人站在西柏坡纪念馆里,每一件文物诉说的,每一次会议探讨的,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规定,都让他感受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一直保持的初心,撞击着作为一名军人的心灵,所以他从历史出发,经过多次思考,他终于确定了” 走向西柏坡、 西柏坡记忆、土地之歌、运筹帷幄、共产党人的陋室铭、领袖情怀、进京赶考“这样相互联系又独自成篇的章节,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共产党人准备赶考时的点点滴滴,记录他们的思考,他们的足迹,记录他们的日日夜夜,记录他们和人民的鱼水之情,多个角度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和文化,既有对革命遗址的追忆和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也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探索,这种多元化的视角选择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样,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总之,《西柏坡札记》这首历史底蕴深厚,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的诗歌成功既是诗歌的力量,也诗歌作家深入生活,西柏坡精神的的感召之下的结果,这首长诗犹如一株根扎得越深的参天大树,已经成为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难得的红色文化遗产,备受瞩目。(罗并乡)


中经视点
更多
分享:
中经视点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更多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经视点” 或“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经视点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经视点”。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经视点网”及/或标有“原创”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经视点)”及/或标有“转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zgxdcm@163.com

版权所有:中经视点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2023006988        鲁公网安备37040402020039号


信息支持:中经视点(山东)新媒体中心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编号(鲁)字第00390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70404MAC9PJ03XQ   法律顾问:山东守信律师事务所







     


联系我们
seo seo